一亿四千万美元,印度安防的“中国模式”能顺利吗?
发布时间:2021-06-14 15:15:49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互联网
导读:根据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Www.0523Zz.Com报道 有人在知乎上问了一个问题:哪个国家有望成为第二个中国?,结果其受到了特别整齐的回复:印度! 这并不是读者杜撰的一个段子,而是被当今社会公认的发展趋势。毫不夸张的说,同为人口大国,印度在文化、经济、科技
根据云计算网_泰州站长网 Www.0523Zz.Com报道
有人在知乎上问了一个问题:“哪个国家有望成为第二个‘中国’?”,结果其受到了特别整齐的回复:印度!
这并不是读者杜撰的一个段子,而是被当今社会公认的发展趋势。毫不夸张的说,同为人口大国,印度在文化、经济、科技、甚至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都在效仿中国进行复制粘贴。而抛开文化、经济不谈,本文就印度在安防领域的“中国模式”进行简单探讨。
印度安防为何也选择“中国模式”? IHS市场报告曾指出,就出入口控制市场而言, 2015年印度出入口控制市场达7600万美元,到2019年将成长至1亿4000万美元。也就是说,印度安防市场拥有很大发展机遇。而为了将这份机遇紧紧拽在手中,印度安防同其他行业一般,也开始效仿“中国模式”。
印度为何会选择中国安防模式进行粘贴复制,这应该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因为从表面上看来,印度的确拥有复制中国安防模式的条件:国土市场广阔、成本低、人工众多、劳动力充足、安防理念普及不足……这一切看起来都与中国差不多。
此外,除了安防领域,印度在文化、经济甚至在科技领域所践行的中国模式,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段内,印度经济的确对中国实现了反超;数百家孔子学院落地印度;电子交付也已成为印度的主要支付方式,且印度正在打造下一个爆品“小米”……这些成功的案例带给印度的反思是,或许完全“copy”中国,印度也能早就下一个中国奇迹?
还有原因在于,根据最新的IHS市场报告指出,亚洲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安防市场,在市场份额排名前5的国家中,有3个位于亚洲——中国、日本和印度。其中印度在亚太市场占有13%,全球市场占2%;而中国则占全球41%的市场量。印度要想扩大其全球安防市场份额,占据全球41%市场量且看起来“差不多”的中国不是最好的模仿对象,难道激进的“大日民族”会更合适吗?
印度安防“中国模式”的两大体现
有人笑谈,印度正在走中国60年代的老路。这似乎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安防要选择中国的原因。印度对于中国安防模式拥有着迷之自信,相应的复制粘贴也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先从政策谈起。与中国大力发展“智慧城市”主题类似,印度也于2015年提出了“百座智慧城市”发展目标,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全印度建设100座智慧城市,在大多数邦设立至少2个智慧城市,以推动印度物质性基础设施(水,能源,建筑环境,废物,通信和ICT)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和娱乐设施)建设。
印度的“百座智慧城市”野心看起来挺不错了,在中国已建立500座智慧城市的现景下,印度所料想的百座智慧城市建设也应该挺容易实现。毕竟这项政策颁布之后,也得到了广大印度人民的支持,谁不想生活在智能、便捷的生活圈里呢?
再来看看技术。单就技术层面来看,视频监控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是中国安防领域落地广泛、应用最普及的技术了。而撇开视频监控技术不谈,当前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纪的最前列,在图像识别(人脸识别)领域,中国更是领跑全球,拥有三家人脸识别独角兽企业,在安防领域,中国已经建立了由AI摄像头搭建的世界最尖端监测网络,其目前所提及的安防思想已经上升到了“AI+安防”的大安防领域,中国安防市场正迎来以人工智能主力技术的新潮流。
而对于印度来说,生物识别技术是印度安防发展的一大新兴产业。根据印度身份证管理局2016年5月的最新数据统计,已有超过10亿居民获得独一无二的生物识别编号。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每个印度居民的详细身份信息会被录入到政府的数据库中生物识别项目。而印度,正努力建成全球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
人脸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的一大分支,庞大的数据库将有利于人脸识别能力的提升。一旦印度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生物识别数据库,那么,刷脸出行的中国方式将成为其可以展望的未来生活。而在刷脸这件事上,印度最新的进展是:今年9月15日,印度国家生物身份识别系统管理机构UIDAI开始分阶段推出人脸识别功能作为额外的身份验证模式,首先从运营商开始;明年2月份,人脸识别系统将走进印度印度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机场,助力智慧机场建设……
当然,印度安防的“中国模式”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大力发展云服务,建设数据中心等等,这些我们也就不多谈了。
![]() (编辑:葫芦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