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葫芦岛站长网 (https://www.042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互联网的寒冬将至

发布时间:2021-05-05 13:42:44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互联网
导读:也在持续升温,***。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提到要在2020年前,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至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APP。 首批成果纷纷公

也在持续升温,***。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提到要在2020年前,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至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APP。

首批成果纷纷公示,72个项目被核定为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89个应用被遴选为2018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

还记得前年、去年的人工智能热和区块链之热吗?在资本和政策推力的加持下,今天的工业互联网与之何其相似。

只有最终用户买单,这个天量的“上云、上平台”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最终用户买单,工业APP应用才能被“正名”不是耍流氓,而是有真材实料。

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文初的3个问题,摆在从业者和观望者每一个人面前。回答好一道道题目,才能把IIoT带来的价值,转化成企业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

IIoT是服务于中小工业企业,还是大型企业?

“我们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两个差异化…其中第二个是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如是说。

不知从何时起,IIoT被贴上是大型企业的游戏这样一个刻板标签,而赋能中小企业就成为有些差异化的“另类”。

IIoT聚焦于大型企业有什么错吗?

回答之前,我们先看一个貌离神合的问题。上海如果被深圳超越,这是上海的错吗?

上海被深圳超越,看似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答案暗藏在一进一退之间。

根据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达志和知名自媒体人秦朔的分析,2005年前后,上海经济总量是深圳的2倍。2015年,深圳GDP是1.75万亿,上海2.49万亿。2018年,两城差距持续缩窄到1.5倍。按照目前深圳相对上海的发展增速,预计深圳超过上海的时间是8-10年。

魏达志认为,上海不是深圳对手的原因之一,是上海的所有制结构。在上海,央企:地方国企:外资企业:民企比重为1:1:1:1。深圳的所有制结构,90%都是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其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90%的民营企业或个体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或者说企业规模构成,导致两座城市的创新动力完全不同。

可以大胆预设一下,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力军,更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力军。

纵观全球,很多发达国家精准的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IIoT支持政策,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

美国“国家制造业竞争力计划”、法国“未来工业计划”、意大利“工业4.0计划”等,均采取不同政策和资本手段,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支持中小制造企业升级工业技术、应用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国内的现状是,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这套体系的触网意识和买单意愿均不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在学习和观望…中小企业客户,没有机会也鲜有资本主动提出要上工业互联网…

那么,这个gap要归咎于中小工业企业的“不开悟”,还是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不实际”?

(编辑:葫芦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