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葫芦岛站长网 (https://www.042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多支科考队正在青藏高原开展科考 一同探秘地球第三极

发布时间:2023-07-20 09:34:0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网络
导读:   在2017年8月,中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全面深入的对该地区的研究,这段时间,多支中国科学院科考团队仍在青藏高原开展科学考察。创新之源、启航新篇,今天我们就跟着青藏科考来探秘地球&ldq
  在2017年8月,中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全面深入的对该地区的研究,这段时间,多支中国科学院科考团队仍在青藏高原开展科学考察。创新之源、启航新篇,今天我们就跟着青藏科考来探秘地球“第三极”。
 
  从今年7月10日开始,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等组成的2023慕士塔格联合科考队,在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展开为期2个月的综合科学考察。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属于典型的西风带气候影响区,作为青藏科考的一部分,此次考察对于研究青藏高原西缘的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科考分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研究西风带大气垂向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在慕士塔格海拔7200米和扩扩色勒海拔5800米钻取深冰芯。
 
  此次慕士塔格综合科考具有很高的挑战性,科考团队搭乘直升机先飞到慕士塔格海拔6350米的冰芯钻取点,再徒步到海拔7500米处,每隔100米向下钻取浅冰芯。这也是慕士塔格峰历年科考中第一次在极高海拔钻取梯度浅冰芯。
 
  科考分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在海拔6350米建立观测站,系统开展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大气气溶胶、温室气体、大气臭氧和冰-气界面光化学过程等观测。结合“巅峰使命”珠峰地区的科学考察,为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对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影响寻找关键证据。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所以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研究,在印度季风影响的珠峰、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这样一些极高海拔地区,同时还要在西风影响的慕士塔格这样一些地区,把极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以及它的影响过程要搞清楚。
 
  除了冰芯,冻土芯等也是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员们青睐的“宝贝”,它与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服务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密切相关。多年冻土是青藏高原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天,我国的综合考察团队日以继夜地正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最南端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深入地开展多年冻土生物处理系统综合治理考察。
 
  科考队员用无人机记录下一片高寒草甸出现滑塌,看起来有点像草甸的“伤疤”,其实是高原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热融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是显著的气候变暖造成的相对剧烈的多年冻土融化形式,对当地的植被、水文、工程建设安全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及其动态变化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次综合考察,涉及地形地貌、水热条件、植被、土壤、水文等多个方面。为了获得一手的调查资料,22名科考队员在海拔4760米的高寒草甸上相互配合,采集冻土芯。
 
  科考分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丁金枝:因为冻土的介质复杂,包含土壤、岩石、砂砾、冰、水、泥浆等等,所以完整的冻土土芯的获取,对于冻土科学家来讲一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本次通过技术改良获得的大量完整漂亮的冻土土芯,是非常珍贵的。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每天都会早几秒钟抵达珠穆朗玛峰。在世界之巅,水升为云,云降为雪,雪终年不化。
 
  近日,珠峰顶部积雪厚度也有了最新数据,7月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公布了在“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科考队员利用雷达剖面测量方法测得珠峰顶部最新积雪厚度为9.5±1.2米,这也是来自地球之巅珠峰顶部积雪厚度的最新数据,受到全球广泛关注。此外,在2022和2023连续两年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还首次取得海拔梯度间隔100米样品支撑的珠峰顶部冰雪样品。据了解,第二次青藏科考实施六年来,大量的创新性科考数据成果被汇聚到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目前已经集成发布了近6000个科学数据集。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地质构造演化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家开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编辑:葫芦岛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